“总是能看到此里吾堆忙到很晚才回来”“大家都知道此里吾堆的电话,只要一打,他就会及时应答”“他很敬业,是个有责任感的老实人”……家乡人记得此里吾堆所做的一切。
“乡里很多人不知道我,但几乎没人不知道此里吾堆所长。”立青农布如此说到。甲功村党总支副书记提布告诉记者,“刚到羊拉,此里吾堆一个人就像一支部队”。
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协作、特别能奉献”的羊拉精神,是羊拉人民世代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、塑造羊拉精神,此里吾堆生于斯、长于斯、奉献于斯。
一个承诺 总有希望喷薄而出
去年,金沙江“11·3”白格堰塞湖过流洪水损毁了110千伏里瓦T线,羊拉乡全乡外供电源中断,黑暗袭来。
危急时刻,此里吾堆和同事冲在一线,勘察、协调、快干……永久性方案施工完成用时太长,必须再快一些。
于是,启动过渡性方案,先新建了10千伏临时架空输电线路,让老百姓在春节前用上了电。今年4月底,永久性方案完成施工,全面完成灾后重建。
“我来的时候就承诺,让老乡们不用为电的事发愁。”此里吾堆始终把这句话压在心里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一个承诺,带动一群人,改变一个乡。羊拉供电所的几名员工年龄都较大,非科班出身,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、服务需要。“此里吾堆像带娃娃一样,手把手教我们,有他在,我们心里有底。”布都说着,和松林插了一句:“我们是兄弟,共事15年,从没红过脸、吵过架”。
这是用青春和奋斗筑牢的情谊,凝结成一生奉献的力量。15年,他们渐渐老去。此里吾堆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海南,也是仅有的一次旅行,时间留给了羊拉。
15年,羊拉乡没有发生过一起设备事故,全部完成了农网改造升级,实现了“两个全覆盖”,开启了动力电时代……人们的生活因电而变。
一个承诺,信任在成长,走进新生活。“电联系着千家万户,现在没电根本没法生活。”村民曾永康感慨,家里现在家用电器都有,还有打麦机、磨面机等等,“这在之前都不敢想。”
此称家在乡里开起了旅馆和饭店,生意好的时候,一个月电费有七八百元,“最初还有些不信任供电所,现在都是主动、心甘情愿地交电费。”
“现在全乡80%以上客户都主动进行电费预存”“也没有人偷电”……信任和依赖是最好的肯定。这是对此里吾堆,更是对南方电网的信任。
“通路和通电是羊拉人最感谢共产党的两件事情。”这是当地人最真实的感受。路和电通了,羊拉也就“活”了。
“要让两个孩子都上大学,砸锅卖铁也供他们上学。”这是此里吾堆和妻子最朴素的愿望。孩子是未来。
跟着此里吾堆去山上处理故障,满山是绿油油的青稞,在风中沙沙作响。俯身除草的人站了起来,好像突然从地里长出来一样。相视一笑,热情地聊上一会。
爱家乡,希望相互簇拥,未来可期。
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孙维锋 窦小兵 通讯员 周志旺
>>新闻故事
战胜灾害,担当即是境界
洪峰流量超过历史最高,通讯、公路、电力中断……2018年11月14日凌晨2点多,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洪峰进入德钦县境内,整个羊拉乡受损严重,一时间成了“孤岛”。
如今,使用电器打酥油茶、烧水做饭、磨面已经成为羊拉乡家家户户的常态,“没有电,大家吃饭都成了问题”,这成了此里吾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
灾情就是命令。此里吾堆带领供电所员工一边进行客户走访,安抚客户,解释供电抢修情况,一边与乡政府领导一起多次去几十公里之外的羊拉矿山协调。最后,争取到当地矿山方面的理解和支持,同意用柴油来发电,每天保证给居民送两个小时电,“客户的需要,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大家的吃饭问题解决了,我的心就放下了一半。”
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。要根本性解决羊拉人用电问题,就要解决110千伏里瓦T线故障问题,但该线所有塔位均位于金沙江沿岸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悬崖峭壁之上,从公路到塔位之间横亘着平均坡度为30—45度的陡峭山坡,加上沿线多处地质坍塌、道路损毁,施工材料要在短时间内运抵施工现场十分困难。“利用最便利的地形等条件架设临时供电线路是最快的一种方式。”
此里吾堆被抽调负责临时供电线路的施工协调工作。冬天的高原,低温、雨雪、冰冻多发,脸常被冻皴,唇常被吹裂,手常被冻僵。此里吾堆踩着泥泞的道路,或踏着厚厚的积雪,奔波于他所负责的两段临时供电线路施工现场,巡视管控施工现场,协调解决用地问题等。
此里吾堆说,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茂顶村两个村民小组的建设用地问题,临时供电线路要直线架设,用地问题不解决,施工就无法进行。因为这两个村民小组以前用的是小水电,对南方电网不够了解。此里吾堆用了很多办法都没说动这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,最后还是几经曲折托了亲戚朋友出面说情,才把用地问题解决掉。